首页 资讯 正文

西瓜产业 甜蜜事业

体育正文 8 0

西瓜产业 甜蜜事业

西瓜产业 甜蜜事业

5月16日,永城市黄口镇何桥村西瓜种植基地进入收获季(jì),村民忙着(zhe)把新鲜西瓜装车。聂政 摄 夏邑县会亭镇高波育苗基地,工人嫁接西瓜苗。王高超(gāochāo) 摄 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计门村西瓜成熟。吕超峰 潘红 摄(shè) □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(zhōngxīn)记者 赵博 蝉鸣初起,日影斜长,又到了(le)吃西瓜的季节。 西瓜(xīguā)最早(zuìzǎo)由西域传入中国,因稀有昂贵,只有贵族才能享用。如今,全球每10个西瓜中就有6个是“中国籍”,西瓜已经成为不折不扣(bùzhébùkòu)的“国民水果”。 河南是中国西瓜(xīguā)产业的核心腹地,以近300万亩的种植面积,稳居全国“西瓜第一产区”宝座。商丘市夏邑县、郑州市(zhèngzhōushì)中牟县、洛阳市(luòyángshì)孟津区等地更是以特色品种和科技种植闻名。 从过去一二十斤一个的大西瓜到如今三五斤一个的小吊瓜,从清一色的红瓤西瓜到五颜六色的“彩虹西瓜”,河南西瓜产业正以科技创新(chuàngxīn)为引擎(yǐnqíng)、品质(pǐnzhì)提升为核心、品牌建设为支点,酿造着“甜蜜事业”。 河南西瓜产量居全国第一,但(dàn)30年前,河南只有大西瓜。 当年(dāngnián)瓜地里的大西瓜少说二十斤,大的能长到三四十斤(sānsìshíjīn),扛着化肥袋子买西瓜是一代人的回忆。 “如今,西瓜都是三五斤(wǔjīn)重,超过十斤就是大瓜了。”5月19日,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、河南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赵胜杰在接受(jiēshòu)采访时表示,现在人吃瓜要求更高了,既要瓜甜,又(yòu)要皮薄,还得颜值高、个头小(xiǎo)、无籽、耐放。 “小西瓜种植收益高,也符合市场需求(shìchǎngxūqiú)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(yánjiūsuǒ)研究员、河南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徐志红说,现在很多城市家庭都是三四口人(rén),大西瓜一次吃不完,长时间存放又不新鲜,这就让(jiùràng)小西瓜有了市场。 “我今年准备试种‘中蜜1号’麒麟瓜,这个品种属于小型果(guǒ),具有(jùyǒu)糖度高、瓜肉脆甜的特点。”夏邑县鼎仁农业专业合作社(hézuòshè)负责人彭磊说,园区除了种植美都、711、黄金(huángjīn)麒麟瓜等品种外,还准备推广小果型麒麟瓜品种。 彭磊选中的“中蜜1号”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,这个小果型的麒麟(qílín)瓜新品种不仅符合当下市场,还攻克了“西瓜种植(zhòngzhí)怕重茬”这个难题,帮助农户亩均节约(jiéyuē)成本300~500元。 大西瓜消失的背后源于消费(xiāofèi)的升级,市场对西瓜的需求从“吃得饱”转向(zhuǎnxiàng)“吃得好”。 “你看这个小(xiǎo)西瓜(xīguā)的肉瓤(ráng)颜色,红橙相间,横切面带有花朵一样的形状,纵切面似一道美丽的彩虹,叫‘彩虹西瓜’。”5月26日,在中牟县姚家镇闫家村的一处大棚(dàpéng)内,种瓜大户马秀红切开一个西瓜,色泽独特。 这个由徐志红科研团队培育的(de)西瓜(xīguā)新品种,瓜瓤(guāráng)呈现黄色、红黄相间、橘黄、深红、浅红等不同颜色,富含β-胡萝卜素,肉质酥脆、纤维细腻、品味丰富、营养价值高。 品种改良和(hé)高效生产体系(tǐxì)构建是保障西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。数据显示,河南西瓜单产从1993年的1300公斤/亩跃升至2022年的2873公斤/亩,增加了(le)1.2倍(bèi)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.3倍。 “依托河南省西甜瓜产业(chǎnyè)技术体系,我们将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于常规育种实践,克服了传统育种周期长、效率低、精确度差等缺点,实现(shíxiàn)了高糖、抗病、丰产和耐贮运等优异性状快速(kuàisù)聚合。”徐志红说。 过去选育一个品种需要7—10年,现在通过分子标记(biāojì)辅助育种,品种选育周期缩短到2—3年。如今,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(guǒshù)研究所培育的(de)“郑抗(zhèngkàng)”“众天”系列品种在国内外大面积推广应用,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(jìnbùjiǎng)二等奖、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荣誉。 “西瓜这个历史上的外来品种,如今已经彻底本土化(běntǔhuà)。而本土化的西瓜品种,每年累计为瓜农节约(jiéyuē)种子成本数百万元。”徐志红笑着说。 西瓜之变,走进瓜棚感受最深(zuìshēn):过去西瓜秧蔓爬在地上,现在的小西瓜吊在半空中,俗称(súchēng)吊蔓。 在(zài)中牟县、西华县、孟津区等地,大多数(dàduōshù)西瓜种植农户已经通过“立体吊蔓+水肥一体化”技术,让(ràng)西瓜藤住进“楼房”,获得更均匀的光照和通风,带来的益处是:西瓜糖度提升,商品率提高。 5月25日,中牟县(zhōngmùxiàn)姚家镇一座吊蔓西瓜大棚内,工人们正忙着采摘、分拣、包装、外运(wàiyùn)。 为了保证每个西瓜成熟(chéngshú)度刚刚好,瓜农给每个西瓜都贴上了标签,标明授粉日期。“由此可以准确判断每个西瓜的成熟时间,一茬一茬成熟,间隔时间采摘(cǎizhāi),既能错峰上市,又(yòu)能保证进入市场的西瓜没有(méiyǒu)一个‘生瓜蛋子’。”正在采摘的农户如是说。 一座大棚带来的效益跃升,映射着河南(hénán)西瓜的蜕变,也见证(jiànzhèng)着栽培方式的升级。 如今,河南依据不同的地理(dìlǐ)条件和栽培习惯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西瓜优势产区(chǎnqū):以(yǐ)西华县、中牟县、漯河市源汇区(yuánhuìqū)为核心的“设施小果型西瓜产区”,种植(zhòngzhí)面积(miànjī)超过5万亩;以夏邑县为核心的“设施早熟西瓜产区”,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;以通许县、太康县、确山县、开封市祥符区为核心的“露地晚熟西瓜产区”,与小麦、辣椒、花生等套种,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。 真正的变革还体现在生产方式到(dào)监管方式的全链条升级和对品质(pǐnzhì)的极致追求。 以夏邑县为例,在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方面,该县采取“农技推广部门(bùmén)+科研单位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推广模式,县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先后与中国园艺学会、中国农业科学院(zhōngguónóngyèkēxuéyuàn)郑州果树研究所、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综合试验(shìyàn)站,开展技术研究和(hé)新品种、新技术试验示范,通过西瓜(xīguā)专业合作社组织西瓜种植大户、家庭农场(nóngchǎng)代表采取现场(xiànchǎng)观摩、现场培训等方式,鼓励带动更多农户开展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种植。 在推进西瓜标准化生产方面,《夏邑县(xiàyìxiàn)大棚西瓜生产技术规程》成为商丘市地方标准,从西瓜选种、育苗、栽培、种植、管理等(děng)技术标准,形成了原产地可追溯体系,实现(shíxiàn)了“从田间到舌尖”全程监管。 “在政府指导下,西瓜(xīguā)种植(zhòngzhí)大户(dàhù)、合作社成立西瓜协会,为西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市场保障。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西瓜市场监管,切实维护夏邑西瓜的品质和形象。”夏邑县北岭镇党委书记祝振志说。 5月,夏邑县(xiàyìxiàn)北岭(běilǐng)镇、骆集乡各个西瓜收购点,随处可见“诚信经营,杜绝生瓜上市”的标语。 “合格!”北岭镇于阁冷库交易点内,验瓜师韩镇的(de)手掌在西瓜(xīguā)表面轻拍两下,随即利落地将瓜递向分装区。 这个持续仅2秒的(de)动作,是守护“夏邑西瓜(xīguā)”品质的重要防线。随着当地18万亩西瓜集中上市,这支由经验老手组成的验瓜师队伍,成为衔接种植端与消费端的关键岗位,直接决定(juédìng)“甜蜜(tiánmì)事业”的形象与口碑。 “一看、二拍(èrpāi)、三听,既要防成熟度在八成以下未达糖分标准的(de)生瓜,也要筛出熟过头的西瓜。”有五年验瓜(yànguā)资历的韩镇道出诀窍,每个经手的西瓜必须达到最佳“赏味(shǎngwèi)窗口期”,确保跨越千里的消费者尝到刚刚好的清甜。 除了验瓜师(yànguāshī),夏邑县裕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(fùzérén)武坤还引进了自动化的西瓜分级流水线。 “我们现在设置的(de)规格标准为一斤,五斤到六斤、六斤到七斤,只要(zhǐyào)把验好的西瓜放到流水线(liúshuǐxiàn)上,就可以实现精准分级,误差在0.05克。”武坤说。 在离(lí)北岭镇不远的夏邑县鼎仁农业(nóngyè)专业合作社内,620多亩麒麟瓜完成了最后一个10万斤的订单,西瓜销售一空。 今年夏邑县的(de)西瓜总产量预计突破65万吨,这里的合作社通过“验瓜师+电商(diànshāng)平台+冷链专线”的标准化流程,将夏邑西瓜送达全国。 夏邑西瓜正以一场(yīchǎng)品质革命重构价值链,让每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。 一组年(nián)份数据可以看出(kànchū)“夏邑西瓜(xīguā)”这枚“金字招牌”的锻造之路:2017年,夏邑县被授予“中国西瓜之乡”称号,“夏邑西瓜”被登记为全国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地理标志保护产品;2018年获得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;2019年获得全国名特优新(míngtèyōuxīn)农产品品牌、河南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;2020年,“夏邑县西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”通过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(guǎnlǐjú)考核合格,“夏邑西瓜”品牌价值25.53亿元;2024年入选河南省“我最喜爱(xǐài)的名特优新农产品”和首批(shǒupī)《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》…… 面积打底,科技赋能(fùnéng)。河南现在已经拥有“夏邑西瓜(xīguā)”“西华田园小西瓜”“孟津小西瓜”等知名地理(dìlǐ)标志产品,品牌效应激活了乡村旅游,中牟县的西瓜采摘节、西华县的小果(xiǎoguǒ)型西瓜品鉴会,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。 有句种瓜顺口溜这样说:小寒育苗立春栽,清明开花立夏卖;绿色生产(shēngchǎn)无公害,每亩收入超万块!这场始于田间地头的(de)“甜蜜事业”,正书写(shūxiě)着农业大省的现代化答卷。 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(zhènxīng) 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(zhèngzhōu)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、河南省西甜瓜产业技术(jìshù)体系专家 赵胜杰 河南作为全国西瓜第一大省,目前基本实现了(le)良种(liángzhǒng)普及、标准化和规模化,生产水平也在逐年提高,果品质量总体良好。 为进一步推动(tuīdòng)产业(chǎnyè)增效益,瓜农增收入,防止集中上市、瓜贱伤农问题发生,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。 一是要引导发展设施栽培,减少露天西瓜,因地制宜建设温室、冷棚、小拱棚等不同(bùtóng)功能设施,实现上市(shàngshì)期互补(hùbǔ),使河南省西瓜上市提早到3月份,并保证到9月份都有鲜瓜供应。 二是要鼓励(gǔlì)规模化种植,打造产业集群,支持(zhīchí)优势产区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,开展新品种(pǐnzhǒng)、新技术引进、示范、推广,加快西瓜品种迭代升级,生产(shēngchǎn)更加优质的产品。同时(tóngshí)要发展分级、包装等初加工,增加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。 三是要强化市场开拓,建设生产基地,开展订单生产,加快发展农村电商(diànshāng)、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,借助开办西瓜(xīguā)节等(jiéděng)活动,大力宣传家乡产品,多元拓宽销售渠道,扩大销量,让西瓜种植成为真正的致富(zhìfù)产业。(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赵博整理) 如何挑选保熟“好瓜(hǎoguā)” 一听将西瓜托在手中,用(yòng)手指轻轻弹拍,发出“咚、咚”的清脆声,托瓜的手感觉有些(yǒuxiē)颤动,是熟瓜。 二看看瓜脐(西瓜底部(dǐbù)的圆形区域),成熟(chéngshú)的西瓜瓜脐会凹陷下去,而且边缘会有一些细小的裂纹。 如果(rúguǒ)是现场采摘,可查看瓜柄(guābǐng)后面的瓜须,如果瓜须枯干,一般可证明是熟瓜。
西瓜产业 甜蜜事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